4公司动态
您的位置:首页  ->  公司动态

石龙举行纪念陈镜开打破世界纪录60周年活动

文章出处:公司动态 责任编辑:东莞市雄旭印务设计有限公司 发表时间:2016-06-12
  


石龙举行纪念陈镜开打破世界纪录60周年活动



日前,东莞石龙镇举行纪念陈镜开打破世界纪录60周年活动。众多领导嘉宾、现役和退役教练员、运动员代表、举重运动爱好者等参加了纪念活动。陈镜开的侄子、第23届奥运会60公斤级举重冠军陈伟强,第23届奥运会52公斤级举重冠军、中国第一面奥运举重金牌获得者曾国强,第23届奥运会60公斤级举重亚军赖润明,世界冠军、破世界纪录的石龙女运动员史丽华和岳平田,第24届奥运会举重铜牌获得者叶焕明,亚洲青年锦标赛冠军李创欢、殷伟权、卢汝棋、何星辉也相聚石龙。

为国家队出征里约奥运会加油

陈镜开,1935121日出生于东莞市石龙镇,中共党员 。195667日,陈镜开在上海市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上海市联队与苏联举重队进行友谊赛时,以133公斤的优异成绩打破美国运动员温奇保持的132.5公斤的最轻量级挺举世界纪录,从而成为中国第一个打破体育运动世界纪录的运动员。此后,他又接连9次打破这项挺举世界纪录,成为我国打破世界纪录最多的运动员。

      出席纪念活动的领导嘉宾齐聚石龙镇政府二楼多功能会议室,参加纪念陈镜开打破世界纪录60周年座谈会。座谈会上,宣读了中国举重协会发来的贺电,贺电指出:我们今天纪念陈镜开同志,也是为了弘扬他‘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更进一步加快推进中国举重事业的发展,为中国举重队出征里约奥运会加油。

与会领导嘉宾共同回顾陈镜开在难忘的艰苦岁月中努力拼搏,不畏强手,敢于突破,为国争光的可贵精神。60年来,陈镜开和石龙举重运动员的这种“力拔千钧”的举重精神激励石龙人奋勇向前。凭借这种举重精神,石龙取得了改革开放30多年经济社会稳步发展的伟大胜利;凭借这种举重精神,石龙取得了富民强镇、和谐发展的巨大成就;凭借这种举重精神,石龙逐步实现打造国际宜居宜商名镇的宏伟目标。

石龙要建好“举重名镇”

石龙作为“举重之乡”,石龙人崇尚体育,尤爱举重。历届镇委、镇政府高度重视举重事业,1957年,全国第一所以培养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学校——石龙业余体校成立。上世纪70年代,石龙镇委、镇政府成立石龙镇体育运动委员会。1985年石龙体校开设女子举重班。198711月,石龙举重馆新馆建成使用。20066月,全国第一家举重博物馆——石龙举重博物馆建成开放。近年来,本着继续做大做强石龙举重事业、继续弘扬石龙举重文化的宗旨。石龙镇委镇政府对主管举重训练基地的石龙镇体育运动委员会进行了全方位的体制改革,更有利于石龙举重事业的长远发展,更有利于石龙举重在全国和世界举坛上再立新功。

      作为中国“举重名镇”,石龙将持续加大对举重事业的财力物力人力投入,同时,也会将“力拔千钧”的举重精神传承给子孙后代,让它成为世世代代石龙人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并让“举重之乡”美名名扬四海。

多年来,石龙举重队坚持从小培养,多年训练的原则,以培养和输送更多举重优秀人才为目标,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近五年来,石龙镇运动员在全国举重锦标赛及冠军赛上获金牌9枚,在国际赛事中,获金牌3枚,运动员陈幼娟在2014年阿拉木图的世界举重锦标赛上获银牌1枚、铜牌1枚。同时,输送到八一队和省队的运动员8人,到省队集训16人。社会各界会继续关心和支持石龙举重的发展,携手把“举重之乡”的牌匾擦得更亮。

中国举重博物馆筹建工作进展顺利

石龙举重博物馆是我国首家举重博物馆,占地约600平方米,是陈镜开打破世界纪录50周年时正式开馆的。馆内展示了一些珍贵的照片以外,博物馆还有陈镜开打破世界纪录时所用的比赛服、皮带,陈镜开亲属写给他的家书,地上还有陈镜开等全国著名举重运动员的手印。博物馆内的一张木制举重训练用的卧推凳吸引着人们的眼光,这是陈镜开当年为了训练举重,把他祖母的床板拆了制造而成的。

石龙镇目前正筹建“中国举重博物馆”,中国举重博物馆选址在石龙老城区人民广场边,这里曾经是石龙业余体校,石龙众多的举重名将都曾经在这里训练、学习、生活。该项目占地近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700平方米。据悉,这座“中国举重博物馆”由在石龙出生的“中国馆之父”、著名建筑大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何镜堂教授的团队主持设计。石龙镇已在去年启动筹建工作,按照成都体育学院和体育总局举重部专家确定的陈展架构,收集、归纳和整理文史资料,顺利通过由举重专家和文博专家组成的陈列大纲专家论证会。中国举重博物馆基本陈列拟为《中国举重之路》,拟设置序厅、中国举重的发展、中国举重名镇—石龙、中国举重的辉煌成就四大部分。目前各项筹备工作得到扎实推进,已成功在上海收集了中国举重运动发展重要资料、实物展件等共1026件。目前,建筑设计正在进一步深化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