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公司动态
您的位置:首页  ->  公司动态

【雄旭培训】中小学生体育运动损伤的预防

文章出处:公司动态 责任编辑:东莞市雄旭印务设计有限公司 发表时间:2022-04-12
  
中小学生体育运动损伤的预防
     强健的体魄、健康的身体是万物之本。合理的训练方法以及有效的体育锻炼是促进身体健康的重要手段。活泼爱动是小学生的天性,因此在小学生体育课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运动损伤,而如何有效预防体育课中常见的运动损伤,成为众多家长和教师最关心的问题。


一、中小学生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
  1. 运动损伤预防意识薄弱
      中小生对运动损伤的预防意识很薄弱,缺乏相关的经验。在训练中常常急于求成,时常违背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的原则,所以出现诸如在跑步中拉伤、跳绳中扭伤、跳远中摔伤等情况。运动损伤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后期的训练和考试的发挥。
  2. 忽略运动前的热身环节
      学生对热身运动缺乏充分的认识,尽管老师会多次强调热身的重要性,但是学生还是经常忽略提前进行热身运动。如果在运动前身体没有进行充分的活动,当身体处于懒惰状态,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的功能没有被充分动员起来,肌肉收缩能力欠佳,突然进行强烈的、激烈的运动会很容易造成身体损伤。
  3. 运动锻炼习惯不合理
      大部分学生没有长期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他们会选择在体育考试前一小段时间进行突击训练。由于没有体育基础、锻炼习惯,这种突击式高强度训练会使他们的身体难以招架,同样更容易出现身体损伤。
  4. 不重视放松积劳成疾
      训练之后不做放松拉伸运动是普遍现象,他们没有了解到放松是给让肌肉恢复到放松的状态,而不是身体静止、放松精神。高强度运动后不做拉伸放松,肌肉长期处在疲劳的状态,因而积劳成疾,身体机能就会下降,很容易出现运动损伤。

二、中小学生运动损伤的预防
  1.加强预防损伤的宣传和教育
  1)教师对学生要加强防伤意识的教育和培养,把预防损伤的技术贯穿于体育教学之中。
  2)教授运动中身体的躲闪技术、身体各部位合理使用防护用具的方法等。
  3)与学生共同讨论损伤对身体造成的影响与危害,提高学生自觉防伤的意识和行为。
  2.加强身体全面锻炼,提高机体对运动的适应能力
  1)中学生身体的发育尚未完善,身体素质相对较差,应教育学生重视田径运动,以加强身体的速度、耐力、力量和灵敏等全面均衡训练。
  2)对不同的运动项目,要注意加强易伤部位和身体相对薄弱部位的训练和保护,提高机体承受专项负荷的能力,如篮球运动应重视腿部肌力和踝膝关节周围韧带力量的训练,以维持上述关节在运动中的稳定性。
  3)运动前后加强肌肉的静力性牵张练习,发展肌肉的伸展性,不仅能有效地预防肌肉拉伤,还有助于运动后肌肉疲劳的消除。
  3.合理安排教学、训练和测验
  1)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充分了解教学训练内容中哪些技术动作使学生不易掌握的,哪些技术动作容易发生损伤,并做好预防方案。
  2)要加强基本技术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对于较复杂或困难的动作,应多采用一些辅助性的练习,循序渐进的进行教学和训练,切勿操之过急、拔苗助长。特别注意不能在完整练习中纠正动作。
  3)一年级新生和临近测验的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此时要特别注意教学各环节的安全教育,落实安全保健措施,以防伤于未然。测验最好采用过程评价、结果评价等合理的综合评价方式。
  4.做好准备活动和整理运动
  1)准备活动有助于中枢申请系统逐渐兴奋起来,内容与量应依训练内容、测验情况、个人机体状况和气候条件等具体情况而定。
  2)准备活动在常规体育教学中一般较为重视,但在课外活动时则常被忽视,一些学生不做任何准备活动即投入剧烈运动,对此教师应加强教育。
  3)准备活动的内容要有针对性,要重视专项准备活动,准备活动最后部分的内容应与即将进行的运动内容紧密联系,做好编排连贯。对运动中负荷量较大和易伤的部位,要特别注意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4)当机体兴奋性较低时,准备活动时间应适当延长,内容可相应增加。
  5.加强体育教学的医务监督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必要的简易的医学检测手段,对学生进行监督工作。
  2)根据循序渐进、个别对待的训练原则,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和训练。
  3)要特别加强初中生和新生体育教学安全措施的落实。
  4)对身体有病或伤病初愈的学生,在教学中应做出特别安排。
  6)加强对场地、器材和运动服装的卫生安全监督,以及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